胡想我的星辰大海
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那梦是树,会开出生命的花;那梦是光,能前进的;那梦是暖,它是心底最美的期待。
新年之初,7记者分别深入兴国县高兴镇华坑村、峡江县金坪民族乡新民村、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等7个地方,走近农民、少数民族老人、青年医务工作者、“洋景漂”、客商、科技工作者、基层护林员,倾听他们的故事和新年梦想。
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可贵、疫情面前的担当、新型农民的自信、生态的坚守;更感受到了数字经济的日新月异、营商是软实力、艺术无国界、文化有共识。
“目前,我是上饶、南昌、上海三地跑。创办一家数字企业,很难,但很燃。”2月11日,姜智新笑着对记者说。
34岁的姜智新是江西云牛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因看好上饶的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态势,2020年,在上海IT行业从业多年的他毅然回乡创业,深耕数字、智慧城市等业务。目前,云牛科技在上饶共有32名员工,其中九成为研发人才。2021年8月,南昌分公司成立,云牛科技由此成为一家在上饶孵化成长并走出去的科技企业。
近年来,上饶市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创新数字经济发展新径、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模式,落地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江西师大数字产业学院等一批重大项目,并荣获全国首批“千兆城市”等称号。“在这种大背景下,公司抢抓机遇得以迅速发展。”姜智新深有感触地说,“赶上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大时代,我必须全力奔跑,不负韶华。”
“数字经济的本质是利用互联网融合创新,提升经济效率,催化新技术和新业态,实现跨界融合和倍增创新。”姜智新说,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数字”,像网红带货、云上旅游、线上买菜等新业态,已成为百姓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些模式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们每个人都主动或被动地成为数字经济社会里的一员。
云牛科技主动数字经济发展大潮,并积极运用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振兴。公司承接上饶市广信区华坛山镇樟涧数字乡村建设任务后,抽调9名技术加班加点。在大家的全力拼搏下,这个具有村务公开、乡村服务、乡村旅游、农技课堂以及居家养老等功能的项目得以按时保质交付使用。“从承接到交付只用了短短15天,这常快的速度。”姜智新告诉记者,正是有了这支高效敬业的团队,公司渐渐在上饶站稳了脚跟,闯出了名气。
酬勤,力耕不欺。虽成立才一年多,但云牛科技2021年营收额就超过2000万元,并获得一批相对稳定的客户资源,其中不乏阿里云、浪潮等知名公司以及上饶联通等运营商企业。当前,我省正在强力推动数字经济大发展、营商大提升,这让致力于发展数字经济的企业家们倍感振奋。“公司正在招兵买马,同时加大技术投入,拓展细分赛道,努力实现营收额一年倍增。”谈及新春梦想,姜智新信心满满。(记者 余 燕)
2月9日,春节假期刚过没几天,江西迅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波就开始张罗公司自建园区的选址工作。江西迅特目前在南昌高新区中兴南昌软件园租赁办公场地和厂房,然而,随着订单增多、产能扩大、研发需求提升,迫切需要有自己的园区。
江西迅特主要从事5G网络的核心器件——5G光模块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7年落户南昌高新区后,44岁的郑波带领团队一追“光”,迎风起舞……
“目前,国内已开通的5G基站使用的彩光模块中,每3个就有1个来们公司。”2月9日,在向记者介绍时,郑波脸上满是自豪。他说,公司扎根南昌5年来,业绩实现了10倍的增长,去年还入选了工信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这一切得益于当地良好的营商。
郑波告诉记者,他2012年在深圳创立了深圳市迅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5年后成立子公司时,南昌并非唯一选择。“没想到,在了解到我们公司的投资意向后,南昌高新区招商团队第一时间赶到深圳与我们对接洽谈。”郑波说,这种真抓实干、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打动了他。
然而,郑波的追“光”之并非坦途。江西迅特最初曾因资金难题陷入困境。幸运的是,当地成立的产业基金解了他的燃眉之急——2018年,南昌高新新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给江西迅特注资4900万元,让公司挺了过来。
正当公司步入正轨时,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湖北的大客户无法及时回款,公司研发和生产出现停滞,各地员工不能及时返工,而当时,“宅经济”异军突起,5G光模块市场端的需求爆发式增长,国内外订单猛增。只有尽快复工复产,公司才能化危为机。但防疫物资匮乏、用工短缺、资金紧张等难题,让郑波陷入焦虑。
企业有所盼,有所应。南昌高新区主要领导深入企业现场办公,调度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从提供口罩、消毒液,到解决人员招聘、开通贷款绿色通道,高效、贴心和精准的服务让郑波不已。“因为抢占了复工复产的先机,公司2020年的营业收入较2019年翻了一番。”郑波说。
近年来,南昌高新区配套不断完善,地铁通了,一大批优质学校、医院建起来了,还打造了高新区图书馆、鱼尾洲公园等文化休闲场所。“南昌高新区为留住人才、吸引客商不遗余力。”郑波感慨万千,“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我们可以心无旁骛地搞研发生产,这就是最好的营商。”
站在5G新基建的风口,糟文章摘抄200字作文,朝着把公司打造成为的光互联解决方案供应商的梦想,郑波迎风而上,蓄势待发……(记者 钟珊珊)
设计定型、塑形……2月11日,在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国际工作室,一块块瓷泥,在早早开工的中外陶艺家手中,不断化为神奇。
“新春伊始,又有6名外来艺术家将要进场,我们得提前做好安排。”记者走进国际工作室时,来自美国的陶艺家Ryan Mitchell,正与工作人员讨论外来艺术家的接待事宜。
1978年出生于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Ryan Mitchell,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会员。2014年,怀着对陶艺事业的更高追求,Ryan Mitchell慕名来到千年瓷都景德镇,并与景德镇陶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拉开了合作共建国际工作室的序幕。Ryan Mitchell至今记得,当时的国际工作室只是一片空旷的厂房。他与合作方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心设计并添置了生产设备等,让国际工作室粗具规模。之后,作为工作室艺术总监的Ryan Mitchell,向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大学教师等发出70多封邀请函,极力向他们推介景德镇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和良好的陶艺创作。
在景德镇8年多,Ryan Mitchell了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也了传统与现代元素融合的陶溪川一步步成长为影响力跨越国界的文创街区。据介绍,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国际工作室全年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外来驻场艺术家近50名。从无到有的国际工作室,已经发展成为艺术家进行文化交流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
作为一张中国名片,景德镇不仅陶瓷生产体系完备,而且具有厚重的陶瓷历史文化底蕴。Ryan Mitchell认为,景德镇是一座可以给外来陶艺家的创作提供丰富养分的城市。景德镇的窑砖里弄、作文御窑遗址出土的破碎瓷片,都曾带给Ryan Mitchell以创作灵感。近年来,由Ryan Mitchell创作的融合东文化元素的系列雕塑作品,在、上海等城市的艺术馆一经亮相,就引起了广泛好评。
“目前,我在景德镇成立了3个个人工作室,还担任了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学院国际陶艺项目协调专员。”回首在景德镇的工作与生活,Ryan Mitchell告诉记者,他不仅在陶艺事业上收获颇丰,而且于2017年迎娶了一名美丽的景德镇本地姑娘,目前儿子两岁了。Ryan Mitchell说:“作为景德镇人的女婿,景德镇也是我的家。新的一年,我希望早日拿到中华人民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陶艺事业更上一层楼。”(记者 王景萍)
今年计划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扩种经济作物等,建起绿色农庄,与村民携手打造乡村振兴的“桃花源”。
一场春雨过后,山雾氤氲,村落倒映在水中,美不胜收……2月11日,蒙蒙细雨中,记者走进兴国县高兴镇华坑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美丽山村画卷。
不负早春好时光,播下丰收新希望。天刚蒙蒙亮,村民赖德源就在油茶地里忙碌起来。指着远处的美丽村庄,赖德源自豪地说:“你看,蓝天碧水,绿树绕村,菜园葱茏,老百姓怡然自乐,像不像一幅微缩版的‘桃花源’图画?”
51岁的赖德源身体硬朗,扛起锄头步履轻快,一看就是个忙农活的好把式。曾经的贫困户,如今已是高兴镇励志脱贫明星。
2013年,因年迈父母体弱多病,家中人口多、收入少,赖德源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在当地有关部门帮扶下,赖德源靠勤劳双手增收,顺利实现脱贫。谈起生活新变化,赖德源掏出手机,翻出家里的老照片:一间毛坯房、几件破旧家具。如今,环顾四周房屋修葺一新,庭院整洁。
近年来,赖德源努力发展养殖业。2020年,借着优惠贷款政策,他流转近20亩土地,在村里创办了一家养殖场。走进养殖场,只见鸡鸭成群,猪栏里一头头猪膘肥体壮,鱼塘水面波光粼粼,偶见鱼儿跃出水面。
喂猪、割黑麦草喂鱼、给油茶树除草……赖德源忙个不停。环视着养殖场,他很是自豪:“以前这里是荒地,亲朋好友纷纷劝我放弃。如今建好后,大家看到规划得很好,也有发展前景,都夸我有魄力、有眼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目前,养殖场建有5亩鱼塘,养殖生猪91头。赖德源还种植900株油茶树,2021年又种了10亩水稻,家庭总收入突破10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以前一年收入不到2万元,现在翻了几番。”赖德源乐呵呵地说,“感谢党的富民政策。”
其实,他的喜悦远不止脱贫致富。去年年底,赖德源获评农民助理畜。“做梦也没想到,农民也能评上职称,这让我更有底气来指导农户发展产业。”
成为新农人,让赖德源对养殖产业更有信心。这些年,经常有村民前来取经,赖德源也是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新的一年,生猪栏舍面积已扩大到300平方米,可以养500多头猪,产值有望稳步提升。”他的话语之中满是憧憬。
年味还未散去,乡村上暖意浓。新的一年,赖德源也有新的梦想:“今年计划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扩种经济作物等,建起绿色农庄,与村民携手打造乡村振兴的‘桃花源’。”(记者 梁 健)
我希望村里的8个民族,家家户户平平安安,个个身体健健康康,和谐共处,团结互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早春二月,天蒙蒙亮,峡江县金坪民族乡新民村呈现一派的景象,露水凝结在柑橘树叶上,金色的油菜花迎春。走在村里,能看到一排排淡的楼房,村口一户人家的院子里种满了蔬菜,这是71岁侗族老人黄世宁的家。
新民村的前身是江西国营金坪华侨农场新民分场,黄世宁曾担任新民分场场长。1982年3月,从越南回归祖国的京、侗、傣、瑶、壮、苗、彝7个民族的500多名,在黄世宁的带领下,坐了整整两天的车,从广西百色来到了峡江。
回忆当初的场景,黄世宁记忆犹新:“40年前,这里是一片荒地。我一家6口人被安排住在28平方米的土房里。虽然很艰苦,但是有了稳定的工作,再也不用了。”
经历过颠沛,们萌发了与当地汉族人民团结一致、创造新生活的梦想。黄世宁走在耕种过的土地上,一双比粗壮的大手指着成片的柑橘树说:“我们就在这里耕地、除草、播种,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种下了一棵棵柑橘树。”
40年弹指一挥间,定居在新民村的8个民族的人们共同建新家、造新村。2009年,当地实施侨居工程,通过补助、村民自建等方式提升人居。“新房怎么建?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讲究。后来村委会拿出设计方案,我就和大家充分沟通,统一意见,我眼中的星辰大海作文避免产生矛盾纠纷。”黄世宁介绍,不管大事小事,大家都会互相包容、共同解决。
退休后的黄世宁也没闲着,被村里设立的村民说事室请去坐镇主事。2019年,新民村引入客商投资,打造热敏灸小镇,发展乡村旅游,需要将一片旧房子整体。在黄世宁的积极协调下,大家一起出力,加快施工进度,提升村容村貌,昔日旧颜已焕发新生。
近年来,新民村逐渐完成了民族特色村寨,结合多个民族的节庆、服饰、饮食等独特文化,建成民族风情园、民族文化礼堂、民族团结广场等景点和活动场所,村子成了远近闻名的4乡村旅游景点。如今的新民村,种植了柑橘树、桃树、梨树等上千亩果树,有着丰富种植经验的黄世宁,经常向村民传授种植技术。通过发展采摘体验游,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多元民族风情文化与特色旅游发展实现交融统一。
寻觅先辈的文化记忆,守护共同的民族家园。“我希望村子里的8个民族,家家户户平平安安,个个身体健健康康,和谐共处,团结互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黄世宁说。(董文涛 郑 莹)
好野生动植物,就是好我们的家园。希望能够多学习一些专业知识,为江西的生态多出力。
“这是国家一级野生植物大黄花虾脊兰,那是浙江金线兰,那个红色的果实是朱砂根……”2月11日,江西九岭山国家级自然区璪都管理站护林员包训详带着记者,走在他们常年巡护的上,如数家珍般给记者介绍区内的动植物。
“现在待在站里时间最长的就是包叔了。”管理站的工作人员严戈说。2017年,璪都管理站刚建站的时候,包训详就被聘为护林员,负责进山巡护、安装和回收红外相机、观察野生动植物等日常工作。
一到管理站,包训详就感受到守护自然区的压力。他告诉记者,那时村民动植物的意识非常淡薄,进山挖中草药、伐木、捡柴火,这些在当地村民看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守护好这片土地,区内的一花一草、一沙一木都不能动。”这是包训详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管理站严格按照推进工作时,很多村民不理解,护林员也经常挨骂。但是,护林员们没有放弃,他们进村入户,给村民讲政策、说法规、摆案例。渐渐地,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自发地守护家园。
去年5月,管理站接到村民的求助电话,在港背村发现一只掉落在地上的幼鸟。在家休假的包训详迅速赶到现场。经过专家确认,这是一只幼年斑头鸺鹠。接连两天,都有村民打来求助电线只幼年斑头鸺鹠被送到管理站。包训详每天精心照顾喂养这4只幼鸟,待幼鸟具备飞行能力后,将它们放归山林。
“我从小就喜欢动植物,观察植物从开花到结果的过程,对我来说很有满足感。”包训详拿着手机,给记者看他发的图片和视频。在巡护九岭山的过程中,包训详喜欢将看到的动植物拍摄下来,并配上每种动植物的学名,做成科普图片和短视频,发布在网络平台上。
去年,南昌大学兰科植物专家杨柏云在包训详的微信朋友圈中,偶然看见一张兰花的图片。随后,杨柏云来到九岭山,进行现场鉴定,确认其是我国濒危植物野生大黄花虾脊兰。目前,野生大黄花虾脊兰仅在江西和安徽被发现,野外实际存量不足300株,被誉为植物界的“金丝猴”。
“好野生动植物,就是好我们的家园。希望能够多学习一些专业知识,为江西的生态多出力。”包训详说。(记者 朱兆恺)
2月9日,正月初九,鹰潭市余江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黄乐一大早就开始忙碌,召开例会、到住院部、为来医院游泳的婴幼儿家庭提供护理指导。许多人并不知道,这名年轻医生是江西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黄乐爱笑,在支援湖北随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却常流下热泪。“我是医生,当时就觉得自己该上阵。”2020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33岁的黄乐主动请缨,报名加入支援湖北随州医疗队,参加抗击疫情。“走进重症监护室后,感触很深,每天都上演着和死神赛跑的惊心动魄的场景,可每天又有着新的希望。”黄乐介绍,她护理过68岁的患者吴大爷,最初吴大爷很紧张、恐惧,经过两周治疗后他被转到普通病房。从湖北随州抗疫归来后上班的第一天,黄乐就收到吴大爷儿子发来的微信消息,照片上吴大爷非常有。“看到照片那一刻,我的眼泪就流下来了。在随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中,无论是医生还是病人都很不容易。”
“今天接种门诊接种了新冠疫苗多少例?下午人多就要增派,不能让接种对象久等了。”余江区妇幼保健院承担了新冠肺炎疫苗临时接种点的任务。自接到这项工作后,从接种点的筹建、场地布置到开展接种,黄乐每天早出晚归,每一项工作都竭尽全力做好。
在余江区妇幼保健院婴幼儿游泳馆,黄乐给9个月大的游泳“小健将”提供服务、做抚触护理。“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在工作中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黄乐说,她之前在ICU见过了,现在看到孩子们,觉得生活中充满了希望。
“青春正飞扬,青年勇担当。疫情是一场大考,抗疫的经历是我一生的财富。”展望未来,黄乐说,作为一名员,她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身边的人。
今年春节期间,黄乐没有完整休息过一天,她说过年医院“不打烊”,很多医护人员都要坚守一线,作为院领导班子,更要带头坚守岗位:“过年我每天会去,看望关心一线医生,让医护人员感受到温暖。”
黄乐表示,今年,她将着重做好传帮带工作,把好的工作方法、管理经验在院内进行分享,为余江的妇女儿童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带领团队做好健康“守门人”。
对于黄乐而言,内心最朴素的愿望就是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大家幸福安康,这样医务人员就可以多点休息时间。(陈 旻)优秀作文摘抄大全真正气死老师的作文